QQ:355128452
        

导航菜单
        

新闻资讯

小男孩救小鸟四幅图看图写话(精选18篇) - 满分作文网

今天主要讲八卦。看得多了,经历得多了,赶碳号不得不承认,选择比努力更重要。就像在当初一不小心买点比特币或者特斯拉、英伟达,远比现在每天看盘、天天做交易要来得轻松吧。很多时候,机会是等出来的,不是干出来的。就像现在,谁能想到光伏行业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及升格,成为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的代表性行业?谁又能想到,工信部会因为光伏内卷开一次专题会呢?这都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。光伏企业都不轻松,都在努力求生。但是,如果方向选错了,越努力可能死得越快。有时,慢即是快,少即是多。知止,自律,真的很重要。01谁才是硅料的幸运儿硅料,当然是解决光伏产能问题的牛鼻子。拥硅为王时代,老牌硅料企业都赚到了大钱,新入行的像丽豪等,动作快的也能赶上一点红利的尾巴。但是,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把赚到的钱用来扩产了,赚得越多,扩产越大。现在看,硅料生产得越多,卖得越多,亏得就越多。靠运气赚的钱,现在正在靠能力一点点还回去,这事一点不假。头部硅料企业中,大全能源是一个例外。这家企业稳如老狗,不慌不忙地把赚到的钱存了银行。从财务报表看,低调的大全能源绝对是一家风险厌恶型的企业,估计就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都认为是有风险的,只有存款才最安全。现在,老实人终于得到了回报。虽然一样血亏,扣非净利润率甚至高达-62.79%,但亏损额相对于其产能来说,却在可控范围内。负债低,在手现金多,产能相对小,开工率相对低,支撑的时间自然就会长一些。这一身过冬棉袄,穿得太厚了,虽然笨重了些,但不得不服。负债,说白了就是杠杆。杠杆的原理和作用大家都懂。赶碳号想起一个房地产行业的段子。截至2024年底,恒大总负债2.4万亿。所以人们讲,许家印每天睡醒一睁眼,需要支付的利息就有3个亿。当然,大全仍然算不上硅料圈最幸福的。硅料圈最牛的人当属施博士了,2023年成功逃顶,向红狮水泥成功兜售亚洲硅业,分两把共套现81.22亿。这些钱只是我们看到的一部分。在这轮周期里,硅料的肉,施博士也一口也没落下。赶碳号帮他算了一笔账,2022年亚洲硅业全年产量约5万吨,营收上百亿,净利润就有七八十亿。施正荣持股78.58%,理论上2022年的分红就有60个亿。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开创者,施博士眼光独具是一方面原因,另外也有运气的成分。早在2020年,亚洲硅业就在冲刺科创板了,但过程中多次被问询施正荣及亚洲硅业历史问题,两度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审核,最终止步于2022年4月。所以,亚硅上市失败,股民们少了一个被套牢的机会,更重要的是,施正荣博士自己也因祸得福。即使亚洲硅业成功上市,现在应该也还没有满三年,大股东也无法解禁。即使解禁,以现在硅料的市场行情,能套现那么多吗?这个案例,施博士一战封神,甚至比他当年登顶中国首富更具传奇色彩。现在回想,谁最希望亚洲硅业当年闯关成功呢?当然是红狮控股的章小华了。亚硅真要成功IPO了,他就没有机会在后来花80多个亿来买亚硅这颗大雷了。02硅片,种豆得瓜赶碳号以前也写过这样一个案例。某头部一体化企业的经理人当时力排众议,最初并没有采购晶盛机电的单晶炉,而是用的奥特维的,估计便宜。可能是炉子的问题,也可能是技术的原因,总之就是迟迟不能拉出合格的硅棒。这直接导致这家企业的一体化程度落后于其他友商,比如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晶澳。据说,这位经理人后来甚至因此而下课。然而,令人没想到的是,正是由于头部硅片企业主动降价洗市场,直接导了硅片价格的雪崩,硅片环节人人血亏。如此,这家一体化企业的硅片产能不能跟上节奏,反而成了一大优势。这家企业的光伏大佬在中期投资者交流中就表示,公司不怎么用自产硅片,因为从外部采购,远比自己拉棒切片要便宜得多。这,简直就是种豆得瓜、塞翁失马了。同样,硅片产能相对大的企业,无论是专业硅片企业还是一体化企业,无论是2024年年报,还是今年的一季报,他们的业绩大家已经看到了,可以说是一塌糊涂。硅片,在其中发挥了雪上加霜的作用。当然,看上去完全同质化的硅片,生意也有好有坏,不能一概而论。这两天赶碳号采访高景太阳能的徐志群。他介绍,高景太阳能的资产负债率在50%以下,银行贷款(有息负债)在3个亿以下,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始终为正,公司的硅片库存从来就没有超过5天……高景并非上市公司,但赶碳号丝豪不担心上述数据有水分。因为这些都会在未来得到验证——高景太阳能今后无论是上市,还是发行债券,都要披露三年一期财务报表的。高景的产能是90GW,2024年的折旧费用是8个亿,头部企业的产能是高景的一倍左右,去年的固定资产折旧、油气资产折耗、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高达70个亿。所以,如果说施博士是硅料圈最幸福的人,那么硅片圈最幸福的人,哈哈,赶碳号要说的可不是徐志群——毕竟徐志群和所有光伏人一样,也在这一轮周期里煎熬着。近期赶碳号会推出对徐志群的这篇专访。硅片圈最幸福的人,莫过于浩平总了。正是他发动了这场硅片环节的价格战,最终虽然功未成,但是身可退。行业一地鸡毛,他却能悠闲地钓钓鱼、搞搞投资了。也真是幸亏浩平总离开了,继任者才能亡羊补牢,积极自救,并迅速联合隆基、高景、双良、美科等几家硅片企业,成立硅片OPEC,在光伏制造四大环节中率先发起行业自律。硅片的这场自律行动,在时间上甚至要早于2024年10月光伏行业协会在上海开的那场限产限价闭门会。赶碳号在此真要替行业感谢浩平总,这位中国硅片行业曾经的功臣。03中来、一道、润阳的殊途同归在光伏圈,经理人和老板闹毛了、最终不欢而散的比比皆是,但是能像林建伟、刘勇这样因为经济纠纷对薄公堂打官司的不多。还有一个也就是合盛硅业与方红承了。一位中来前员工和赶碳号讲,两个人加起来有100多岁了,居然像小孩子一样置气。赶碳号无意评判这段旧日是非,只是感慨于他们的命运竟然神似——最终都被浙江的国资接盘。当然,中来股份委身于浙能,是主动,一道新能委身于衢州国资,是被动。不管主动还是被动,他们都是幸运儿。正因如此,赶碳号才有点佩服林建伟。如果说施博士、浩平总都是功成身退的标杆人物,那么林建伟夫妇在退出江湖这件事上则是最积极、而且一部分修成正果的。为什么说是一部分,主要是张育政套现,林建伟仍持有中来股份1.78亿股,并且仍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。中来股份在2020年第一次卖壳时,这一轮光伏周期甚至都还没有开始。仅在2020年,就经历了乌江能源、杭州锅炉、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三次卖壳失败。直到2022年11月,林建伟、张育政夫妇终于与浙能电力签署了《股份转让协议》《表决权委托协议》,向浙能电力转让股份,交易对价为18.17亿元。当然,在成功奔赴浙能电力之前,林建伟夫妇通过减持转让等,已累计套现15.37亿元。林建伟与刘勇,如果早知道结局都是被国资接盘,而且都是浙江的国资,何必闹那一场纷争呢?也许,两人的过节现在仍未消弭,不过,他们企业所属的浙江能源系统,现在正掀起一场反贪风暴。赶碳号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被国资接盘的,还有赶碳号最近报道过的润阳股份。宁德时代的曾毓群信奉的名言叫赌性坚强。但赌性坚强如曾先生,却以链主企业之地位与影响,拒绝在锂电领域发起价格战。道理其实很简单,行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一样,丛里的兔子既不能泛滥成灾,也不能赶尽杀绝,否则老虎自己也会饿死。保持适度竞争,自身也会更健康。光伏圈没人说自己信奉赌性坚强,但实际上赌性极重,润阳就是一个典型。现在回想,陶龙忠期望融资额过高,可能是润阳上市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。润阳股份IPO原计划募资40亿元,按发行不超过4001万股计算,每股定价高达100 元,总估值达到400亿元。一位润阳前高管曾向赶碳号透露,关于公司估值与融资额,监管层曾提出质疑和挑战,但陶博本人非常坚持。从某种角度上,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中,光伏市场环境急转直下,润阳股份过高的融资期望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,加上IPO收紧,导致其在规定的1年有效期内未能完成融资,最终IPO批文失效。后来成功上市的首航新能募资4个多亿,海博思创募资7个多亿。如果润阳当初降低融资期望,或许就没有后来被悦达国资接盘,双方也不会像现在在公司的控制权、管理权上反复博弈、拉锯了。对于市场,自律,知止,敬畏,真的很重要。后 记潮起潮落,浪奔浪涌,商业世界就是这样精彩纷呈。最近几年,赶碳号认识的一些人纷纷退赛,有的润了。这当然是一种选择的权利。赶碳号认为,判断一位企业家的成功,个人赚到多少钱,恐怕并不是唯一的标准。最近几天,巴菲特又捐了60亿美元,他先后已捐了600多亿。富豪榜上的排名是下降了,但巴老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恐怕无人能够取代。躬身入局,其实也是一种选择,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与宿命。赶碳号看过一本书,叫《清教徒的礼物》。书里说,清教徒带给美国四大精神礼物,分别是理想主义的使命感、亲历亲为的工匠精神、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观,以及互补与共治的组织能力。清教徒认为,人生的目标是建造人间天国,劳动是天职,应自省、自律、自制。这些,才是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的根基。洛克菲勒、巴老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。他们认为,自己只不过是在为上帝保管财富而已。最近,光伏似乎又有些机会了。赶碳号不知道,那些精准逃顶的人,还会再回来吗?